剧情介绍
1949年6月,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凝重的声音,把中国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的消息传遍了神州大地。故事由此展开。 建筑家梁思成林徽因、国画大师张仃、雕塑家高庄等人都参与了设计国徽的创作,德高望众的朱总司令也积极投稿,为国徽方案献策,他们仔细推敲和精心打磨着各自的设计方案,周总理在百忙中来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的办公地点,亲自和组长马叙伦审稿、议稿。沈阳第一机器厂的工人们在工段长焦百顺的带领下写了决心书,希望能由他们铸造国徽。书记顾仲铭带着决心书上报领导,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在北京,国徽设计的设计方案集中到张仃和梁思成的两个方案上了,关于是否把天安门放进国徽的问题,他们无私地争论着。深夜,梁思成夫妇抱病仍在讨论国徽的红色描金装饰方案。 1949年的国庆节国徽没能挂上天安门,所有的设计人员陷入深深的自责。沈阳机器厂的工人们也惦记着国徽啥时能设计完成。飘舞的雪花铺满了北国大地,也铺满了北京紫禁城,毛主席和周总理具体指导了天安门进入国徽的设计方案,由梁思成定稿。 顾仲铭带回了由沈阳第一机器厂铸造国徽的喜讯,工人们群情激动,由衷地喊出新中国万岁!在国徽的平面设计到立体石膏模型的过程中,雕塑家高庄又冒着推翻已经最高级别会议通过的定稿的罪责,大胆修改,最终使国徽的立体石膏稿成型。而这时在沈阳的工人们,正冒着高温为了铸造国徽钻进炉膛清理膛壁。技术优秀但出身不好的戚有富获知自己没能进入攻关小组心情沮丧,但是并没有影响他为铸造国徽贡献自己那一份力量。运送国徽木模的途中天降大雨,满卡车的国徽木模陷入泥浆,赶来接车的工人们脱下自己的衣服垫车轮,所有人光着膀子齐心推出了泥里的卡车。接下来,他们开动脑筋做坩锅、精心认真修沙型、风餐露宿拉沙子、不吃不睡改水口……当第一枚国徽成功诞生的时候,所有参与制作的人们欢心鼓舞,激动万分。
2015-09-14 16:35:05